扫一扫 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停车需求是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机动车保有量、停放成本、车辆出行水平以及交通政策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停车需求预测相关方法及模型应充分考虑其对停车需求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
(1)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以及车辆出行水平都更高,停车需求也越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人口、人均收入和个人消费意识,这些都与城市停车需求量密切相关。
(2)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的不同,单位土地面积的所产生的停车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同样面积的农业用地和商务用地所产生的停车需求有着很大的不同,相同土地面积的开发强度不同,停车需求也不同。例如,用容积率作为评价指标,通常,容积率越大(意味着开发强度越大)、停车需求量越大,反之亦然。
(3)规划区内的机动车拥有量。这是产生车辆出行和停车需求的必要条件,车辆增长(尤其是客车增长)是导致停车需求增长的更重要因素。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将使停车设施的需求增大;另外因为车辆的停放时间一般比行驶时间长很多,也就是说,城市中的车辆大部分处于停放状态。而且每辆车需要的停车泊位不只一处,统计结果表明每增加1辆汽车,将产生1.2一1.5个停车泊位的需求。
(4)规划区内的人口及就业情况。人口及就业情况的变化意味着消费量的变化和使用交通工具的机会变化,停车需求量也会随着改变。例如,以人们的平均收入为评价指标,通常,平均收入越高(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停车需求量越大,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战略、交通发展策略、交通整体规划,以及停车管理的水平,这些对停车需求的干预是决定性的。鼓励私人交通和宽松的停车政策会刺激停车需求的增长,这方面70年代前的美国是个典型;反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和停车控制政策将起到抑制或减缓停车需求增长的作用,这方面新加坡、香港比较典型。考虑我国现阶段交通发展水平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实行控制城市机动车数量、鼓励大运量公共交通、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停车需求的增长等政策。这些政策会对停车需求产生直接影响。鼓励公共交通政策,本质在于限制个体交通,以提高有限的道路资源的利用程度,对个体交通的限制会抑制静态交通需求。控制停车泊位供给与严格收费政策,停车泊位供应的紧缩会造成城市停车泊位的供不应求,使其使用价格相应提高,对泊位供应的持续控制可以使停车收费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长期控制需求的增长。
(6)其它影响因素,例如,城市的地理、气候条件、风俗习惯、文化等,都会对停车需求产生影响。具体到某个(或某些)停车场,停车需求又受到停车场、停车者等特性的制约。停车场的地理位置(距离目的地设施的距离)、收费费率、停车场结构(它关系到存取车方便程度、安全性等)、周边道路的交通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停车者对停车场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停车需求;停车者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停车目的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停车者对停车场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停车需求;停车诱导信息是否完善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停车者对停车场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停车需求。